從淘寶商城到天貓,從依賴平臺引流量,到自主提高轉化率,歌莉婭統一了線上線下的步調。又一年過去了,來聽聽歌莉婭副總裁林淑玲談品牌O2O心聲。
信息扁平化讓中國消費市場的泡沫正在加速消失,對市場和行業而言,這是走向健康的必然過程。
2015年是歌莉婭第六次參加"雙11"。從最早進駐淘寶商城,到后來進天貓推出電商專供產品線,再到2014年停掉電商特供線,林淑玲認為,這些調整意味著消費者變成熟了。
2014年開始,歌莉婭停止網上特供線,只出售少量網上專供產品。網上消費的人群偏向購買比較大眾、版型貼身程度適應面更廣的產品,少量網絡專供產品是為了適應這種消費特性。
雖然如今電商所占份額很小,但歌莉婭依然堅持通過這個渠道更好地服務消費者。林淑玲分析,歌莉婭品牌的核心消費者是28歲的女性,剛做電商時,這群消費者22歲,正在上大學,剛接觸網購;現在,她們走入社會,需求必然會發生改變。
"她們不僅不會完全戒掉網絡,而且還會增加一些線下消費,于是就有了復合的消費習慣。她們會根據心情和需要,去完成信息搜集和消費的過程。我們要想的是,如何在消費者需要我們時,我們就在那兒。你不知道消費者何時何地、出于什么原因會有線上消費的需求,所以,這時你必須在附近,這就是我們的部署。"林淑玲說。
2015年"雙11",歌莉婭銷售情況和2014年持平,銷售額約2300多萬元。林淑玲坦言,與前幾年的4000多萬甚至更高數據相比,2015年的數字確實不多,但她更高興看到售罄率增長。
"'雙11'五折封頂代表什么?如果新品在線下賣得不錯,我們不希望在線上五折,這對線下購買的消費者不公平,因此,網上主推一些平銷和滯銷貨品。以往我們會為'雙11'特地做一批貨,這樣銷售會跑得很高,但是和很多品牌商一樣,真的是有苦自己知。"林淑玲說。
林淑玲解釋,比如品牌商想在"雙11"做一個億的生意,那么吊牌價至少要多兩個億,假設售罄率在30%,那么品牌商就要準備吊牌總價6個億的貨。"你賣了一個億的貨,但是里面會有退貨,假使控制得很好,退貨率在20%至25%,到頭來其實只做了7000多萬的生意,但你可是備了6個億的貨,而且全都是適銷的產品,怎么辦?于是就需要'雙12',需要各種奧特萊斯。"
2015年歌莉婭"雙11"的策略是實打實地追求售罄率。"售罄率高意味著健康的運作。"在團隊運作方面,歌莉婭以往是跟著平臺的指揮走、依賴平臺給資源,在互聯網上,如果沒流量,一個店鋪是完全可以消失的;2014年開始,歌莉婭進行調整,將線上線下統一。林淑玲認為,歸根到底,電商是一個很好的出清渠道,適當時可以利用。"2015年我們沒靠平臺,流量低了很多,但轉化率高了很多,這說明過去的經營和積累讓我們的目標消費者精準度增加了。"
做品牌 窄而深
當年,歌莉婭從廣州白馬走出,成功開辟了自己的品牌之路。林淑玲表示,當時消費者對品牌意識剛剛啟蒙,商家只要有個固定名字或者裝修就叫品牌,市場細分也還沒出現,"當時那么大的一片海,找自己的位置相對容易?,F在可能沒那么容易,但也未必就是很壞的時機。"
如今網絡發達,以往消費者會搜"連衣裙",或"2015秋冬新品連衣裙",但是現在會從風格搜索,如"優雅連衣裙"、"個性連衣裙"、甚至"森女"等。林淑玲表示,盡管這些個性化的細分方向未必很寬,但是有機會做深。"以前的訴求可能是面對1000人,現在則是面對500人,我要為這500人做什么,而不是做一堆東西去猜哪個能打動那1000人。"
[編輯 立夏]